close

  本報評論員 李杏
  廣西玉林的“夏至荔枝狗肉節”還未到,玉林的狗肉餐館卻已經緊張起來。市區內,絕大部分食狗的餐館已將所有帶“狗”字的店名和菜單掩蓋或者鏟除,店家表示,此舉是避免刺激前來玉林抗議的愛狗人士。
  不僅是狗肉餐館的刻意迴避,玉林官方也在最近發表聲明稱,所謂“夏至荔枝狗肉節”只是民間叫法,玉林市政府或任何社會組織都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節日活動。玉林地方對食狗肉的低調回應,與近年來聲勢不斷壯大的“愛狗”輿論相關。
  在一批愛狗人士的努力下,要求關愛、善待狗的呼聲很高,而有著食用狗肉傳統的玉林,就屢屢成為遭到抵制的標靶。然而,與愛狗人士的主張相對,也有很多人認為,食用狗肉並無不妥,要求所有人都不吃狗肉沒有道理。
  雙方的論辯在不斷升級發酵,由分歧轉為互掐,成了一場“論戰”。而這場論戰的主題,也由吃不吃狗肉,上升到有沒有愛心、良知、甚至文不文明的爭執。一些愛狗人士表示,作為人類忠實伙伴的狗不應該成為盤中餐,文明人不會吃朋友;可對於有食用狗肉習慣的人來說,狗肉和豬肉、牛肉、羊肉一樣都是食材,吃狗肉就被說成殘忍、沒人性實在冤枉,愛狗人士的愛心是偽善。
  不僅是吃狗肉之爭,論戰也迅速擴大到愛狗之爭,乃至於一旦出現與狗相關的新聞,立馬就成了“愛狗人士”與“非愛狗人士”搶占陣營的戰場。其中,部分言論與情緒已然超越了基本限度,演變成你死我活的激烈衝突,貶損與詛咒脫口而出。更有甚者,少數愛狗人士付諸行動,強行攔車救狗、騷擾威脅狗肉館老闆,在引發爭議的同時,也涉嫌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。
  說到底,吃不吃狗肉,愛不愛狗,本質上是一種個人選擇。在既有的法律法規和價值共識並無明確界定的前提下,人們有權利決定自己是否吃狗肉、是否把狗當作人類的朋友。混亂的“狗肉大戰”,恐怕並不僅僅是糾結於狗,從“大戰”的表現方式和雙方做派來看,好像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。在眾多熱門的社會話題討論中,從喜歡不同的明星,到各種價值觀念的分歧,這些其實只關乎選擇的問題,也都能演化成互相踩踏、詆毀的惡戰,“敵對”雙方互不待見,恨不得剝奪對方做人的資格。
  今天,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,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,都對傳統中國社會造成了衝擊。我們正面臨的是一幅新事物、新思想層出不窮的現代圖景,在轉換過程中,各種觀念、思想、生活方式並行交織在一起,尋求理解與融合。有差異就會有摩擦、矛盾甚至衝突,不同觀念之間如何對話,怎樣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和溝通,就成了個體與個體、群體和群體之間不可迴避的問題。
  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,只要不違背基本文明價值,不違背社會公俗良知,在一個正常社會完全可以並行不悖,包容共存。對於個人,是自由選擇的問題,不由他人干涉。不同觀念和生活方式之間,當然可以互相影響,互相說服。但基本前提是尊重、講理。貶損持不同觀念和生活方式者,對對方進行強行“馴化”,動輒施以道德上的綁架,甚至訴諸於暴力,未免強人所難,惹人厭煩。無論多麼高尚的目的,無論什麼人,一旦有了強制與己不同者的念頭和行動,都應被警惕。  (原標題:用尊重化解“狗肉大戰”的觀念衝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k93zkko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